說到城市規(guī)劃,其實趙振也不太熟悉,不過之前在軍隊里,也做過士官,規(guī)劃過營房。
在公司的時候,也負(fù)責(zé)過辦公室的安排,參與過廠區(qū)的規(guī)劃和安排。
因此,對于一些簡單的規(guī)劃,還是比較清楚的。
趙振非常清楚,一旦這些工坊、書院建立起來,就會吸引其他人到這里來安家,這里就會形成一個新村。
而讓他最為深惡痛絕的,其實是原來村莊里面的各種公共衛(wèi)生問題,隨地大小便,全都是爛泥地,一下雨,那味道也是夠銷魂的。
所以,這個新村的建設(shè),一定要從基礎(chǔ)設(shè)施開始弄好。
建設(shè)一個區(qū)域,最核心的是三件事情,一個是功能分區(qū),一個是道路交通,最后就是公共設(shè)施的位置。有了這三種基本的規(guī)劃,其它大部分就是靠執(zhí)行和大家集體的意見和力量了。
“這里和這里,做成一個十字交叉的兩條路,其中一條路以后要跟村里的路連在一起
……靠近河岸的這邊建倉庫,先用竹子搭成竹樓……下面要離地一尺,防潮
……以后再建磚房……這邊建一個廁所……化糞池建在這里……哦就是把糞便集中起來的地方……必須加上蓋子……”
趙振用紙筆畫了一張簡易的地圖,然后把倉庫、衛(wèi)生間、化糞池的位置給標(biāo)注了出來。倉庫的面積,高度這些細(xì)節(jié)也確認(rèn)了一下。
這次要先把竹樓搭起來,人手充足的話,1-2天足夠了。衛(wèi)生間的樣式,趙振也用紙筆畫了一下,因為要用到一些條石,估計時間要長一些,估摸著3-5天也都夠了。
規(guī)劃完了,趙振走到河邊洗了洗臉,清冽的河水,喝起來甜甜的。這種水養(yǎng)出來的野生魚,味道不會差啊。
想到前兩天說到要捉一些魚來改善生活的話,今天時間正好,于是就招呼牛力和虎子去竹林里砍一些拇指粗的竹枝回來,又跟猴子去河邊捉了一些田螺。
趙振要用的捉魚的方法是后世野外生存很常見的V型口陷阱。說起來也很簡單。
就是在靠近河岸的地方,用竹枝或者樹枝密密的插入水中,圍城一個圓形的圈圈。在其中一邊開一個V型的口,讓魚易進難出。最后在中間放一些螺肉或者蚯蚓什么的,作為誘餌。
牛力他們看著趙振一通忙活,“這就能捉到魚了?”
“對啊。今天沒有帶竹簍,如果是那種細(xì)口的竹簍,就連這種陷阱都不用做了。直接放竹簍到水里都行?!?p> 安排停當(dāng)后,也到了中午的時間,魚沒有那么快上鉤,要到下午再來。
這個時代的農(nóng)村,沒有中午吃飯的習(xí)慣,趙振也只是帶了幾張烤餅,分給其他三人。就著竹筒的水,稍微填了填肚子。
其實,說沒有吃飯的習(xí)慣,也是騙人的說法罷了。成年人新陳代謝慢,不吃飯的時候,多歇著,還能忍一忍。
但是這些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謂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說的就是這個年紀(jì)的孩子的飯量大。當(dāng)下也沒人拒絕,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午飯。
看看時間還早,四人結(jié)伴來到剛弄好的實驗室。為了保密和不受打擾,選址位于竹林深處,比較隱蔽。
所謂的實驗室,目前也就是山里面的一個竹棚子罷了,四面透風(fēng),里面磊了一個灶臺。
之前買回來的大鐵鍋已經(jīng)架在了上面。這個位置離山上流下來的一條小溪不遠,牛力他們還用一根比較粗的竹筒把水引到了灶臺附近,還挖了個蓄水用的大坑。
趙振看了,覺得都還比較滿意,灶臺點火燒了點水,也都正常。這個灶是牛力和虎子弄得,這是家傳的泥瓦匠手藝,看來效果還不賴。
趙振又讓三人在稍微遠一點的位置挖了一道溝,下面鋪上一些干燥的茅草。
這個是為了實驗炸藥的時候,一旦感覺危險,可以馬上跳進去躲避的地方。交代好以后,趙振就回家去拿那些硫磺、雄黃、硝石、木炭這些材料了。
黑火藥其實就是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
但是,其中的比例、粉末的細(xì)化程度、原材料的純度,還有后期的造粒工藝等等,都會極大的影響爆炸效果。
趙振用兩個陶罐裝了些雄黃、硫磺和硝石過來,木炭也拿了些。還有一桿秤、一個小的石臼、紙筆、紗布等等雜物,也用一個竹筐裝好背了過來。
回來以看,坑已經(jīng)挖好,試了試,翻身滾進去應(yīng)該沒問題。
于是,就安排牛力他們幾個去照看一下采藥的情況,順便把雄黃敲成碎塊,先拿去給大家揣在身上防蛇。
蛇丸其實就是雄黃粉加上蒜頭,沒啥難度,過兩天忙完最要緊的實驗以后,就可以做一些分給大家了。
安排停當(dāng)后,自己就一個人開始專心致志的研究那個黃金配比了。
用桿秤稱出相應(yīng)的物質(zhì),混合。每一步都非常小心,雖然說黑火藥威力不大,不過這么近的距離,一旦出事,缺胳膊少腿什么的,也是沒法避免的。
一共弄了大概半兩的樣子,將粉末攪拌均勻,然后用一張紙托著,放到引爆的區(qū)域,然后從灶膛里取出一塊木炭,固定到一根2米多長的竹竿的前端,充當(dāng)點燃的引信。
紅紅的木炭慢慢的靠近那點黑色的粉末,突然間,轟的一聲,火光一閃,硝煙升騰。
成功了!雖然明顯效果不太好,但是已經(jīng)可以肯定,這就是火藥了。
既然方向沒錯了,下面就是配比的問題。但是,趙振還是打算先提純硝石再進行下一步的實驗。
趙振把帶來的硝石提純了一遍,看看天色已經(jīng)擦黑,就收拾好東西,裝進背簍里,只留下木炭和鐵鍋,一個人下山了。
一旦掌握的火藥技術(shù),就意味著在這個年代擁有了強大的殺傷力。
其實,這個時代的人們已經(jīng)知道如何制備火藥,只不過對于配比和使用還沒有太好的方向。
例如,宋朝的軍隊就搞出了一個突火槍,這東西是用竹子作為槍筒,里面裝上火藥和碎石之類東西,點然后打擊敵人。
竹筒能承受的膛壓可想而知,后果只有兩個,一個是射程太近,精度太低,二是經(jīng)常容易炸膛。
因此,宋金蒙三國雖然都擁有火藥的技術(shù),但是都不那么重視,戰(zhàn)場決勝的關(guān)鍵,依然是冷兵器。
在他們看來,火藥顯然不如回回炮這種拋石機來得有用。
趙振來到這個世界,感覺很有必要將這個時代帶入熱兵器時代,不過,盡量使由自己來掌握這個力量。巨大的破壞力一旦擴散出去,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只能是一場災(zāi)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