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唐蕃

第九十二章 這條路太難

唐蕃 章二二 2149 2019-09-06 14:38:07

  留下王質一人在大殿上,他跪著,空蕩蕩的大殿,還有半人高的木箱,安靜地在不遠處立著。

  李世民忽然讓百官下朝,獨獨留下他一人,而且還是在最關鍵——李泰揭露他的真面目的時候。

  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為“十惡”,這些按照唐律都是要死刑的。

  王質想到一百種后果,每個后果都及其慘。坦然面對,無所畏懼,從來沒有經歷過死刑,嘗試一下也不錯,反正,不管如何慘死,不能說出芣苢的名字。

  跪著,等待李世民發(fā)話。

  “承乾,高士廉的書就在木箱子里,難道它自己有腿會跑過來嗎?”

  王質聽到,起身,一瘸一拐將木箱抬過來。好重的箱子,李世民盯著,他中途也不敢歇息,氣喘吁吁將箱子放在通往王座的臺階上。

  “打開,你看第一冊?!崩钍烂穹愿赖馈?p>  王質大致看得懂書中用小楷寫的繁體字,《氏族譜》首卷將山東門閥王、崔、盧、李列在前面。

  之前,我讓你和高士廉溝通,制定《氏族譜》的編撰原則,書的草稿已經出來,你還滿意吧?”

  圣人閉口不談剛才魏王的質疑。

  “不滿意?!蓖踬|說到,“所謂氏族就是世家之族,官有世胄,譜有世官,高士廉狹隘理解氏族的含義,認為氏族是固定的,沒有變化的,他修訂的譜系,無非是在前朝的譜系上進行修修改改而已。”

  李世民聽得兩眼放光。

  “既然你有這般見地,為何成書是如此老舊?”

  “之前我的想法和高士廉差不多。在昭陵守孝,徒步去九嵕山,遠望太白,終南山諸峰。然后在山中的一個無名洞中禪修,石竅中透過日光,我坐良久,洞中還有涓涓細流,滴在石板上竟如晚鐘的聲音。”

  “聽你的描述,我都感覺洞中的清涼和愜意?!崩钍烂窬谷挥行┥裢?。

  王質并不完全是胡編濫造,他從小在奶奶家長大,山上的洞,他全都進去探過險。

  “我就是在山洞中禪修的時候和遠望群山的時候,悟到《氏族譜》編撰的原則是錯的。大唐和以前的朝代應該完全不同,應打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局面。那些世家大族,仗著祖輩的豐功偉績,自認血統(tǒng)清高,造成完全用門第去評判一個人的風氣?!?p>  “你這樣說,倒在我的預料之外,具體一點!”

  “李家平定四海,讓大唐天下成一家,應該排在譜系第一。朝士眾臣,皆功效顯著,也要在譜系中靠前。《氏族譜》要按照今朝冠冕,不能以崔干為第一等。不須論數世祖輩的功績,而是以今日官職高下作等級?!?p>  李世民贊嘆一聲:“很好,你說到我的心坎上了。”

  既然李世民沒有說李泰指認之事,王質就對《氏族譜》袒露自己的想法。

  “父王,”他仍然這樣稱呼,“兒臣還有一個大膽的構想?!?p>  話已經說到李世民心坎里面,當然他愿意聽下去。

  “高士廉修訂的《氏族譜》狹隘了!現在父王是大唐皇帝,同時也被周邊國家稱為天可汗。父王的《氏族譜》更應該配得上天可汗的稱號,而不僅僅將眼光局限在大唐?!?p>  李世民一驚,眼前的太子,想法深遠,早就超越了其它皇子,而且比他的境界還要高。

  “《氏族譜》應該將吐蕃的松贊干布,祿東贊,突厥的頡利,高昌的麴文泰等等,都要納入里面。譜系認同意味著文明認同,譜系中的都是一國之人。幾十年以后,大唐現在的版圖只能算是幾個州而已,以后版圖會更大?!?p>  李世民半信半疑,王冠上的珠子嚓嚓作響。他靠在王座的扶手上,眼睛遠望大殿外明晃晃的朝陽,以及香爐裊裊上升的青煙。

  他輕聲說到:“沒有想到,昭陵守孝,你的眼界大開。不得不承認,你的胸中是很大的天下,而不僅僅限于大唐。你太年輕,只知道急匆匆走,身重腿輕,卻不知這條路太難。”

  “不走,如何知道難?”

  李世民心里清楚,太子從昭陵回來,兩次交談,和之前完全是兩個人。

  這是他心里希望的太子的樣子,比他更加睿智,比他更加高遠,更加勇往直前。他走下王座,拍拍王質的肩膀,看到王質的耳朵背后有熟悉的黑痣,頭上裹著的青絹滲出血。

  “昨日又受傷了?”李世民問道。

  “不小心,碰到床沿的尖角?!蓖踬|昨天在宜春宮,黑暗中,蘇妃給他后腦勺一擊,當時昏了過去,醒來之后,蘇妃教他一席話,現在,他就是按照蘇妃教的話說的。

  “你小時候,常常碰到桌子和窗臺,一下昏過去,醒來,誰都不認識,看著你的母后喊妹妹。”李世民此時完全是慈父的面孔。

  “剛才看誰都是模模糊糊的?!蓖踬|這才明白蘇妃擊打他一下的原因。

  “即便看誰都是模模糊糊的,但是你也不至于走到房玄齡面前。每個大臣所在的位置你應該清楚!”李世民嚴肅地說到。

  “我走到房公面前,是……”王質找不出理由。

  “你不好說,讓我來說吧!”李世民笑起來,“你是想讓房玄齡來編撰《氏族譜》,不好明說,只有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提醒我和諸位大臣?”

  當一個皇帝想法真是多,這恰恰是王質能夠假冒的原因吧!

  李世民直接進入主題:“我明白你的心思,你要去吐蕃講和和對《氏族譜》修改其實是一回事,就是想不用戰(zhàn)爭的方式和周邊各國建立同盟關系。話說在前面,如果你在吐蕃死去,誰能當太子?”

  “李治,”王質尊重歷史規(guī)律,這樣說道。

  “李泰不行嗎?”

  “他書讀的太多,常常情感用事,做事不考慮后果,不適合當太子,但是非常適合做學問?!?p>  李世民點點頭。

  “去吐蕃的人選你選好了沒有?”

  王質說到:“隨從就兩人,一個是退役的軍官,一個是已經贖身的昆侖奴。我們喬裝打扮,從松州到吐蕃。魏征老先生聽說我要去吐蕃,昨日找我要跟著去。我打算讓他跟著,在松州將他灌醉,讓馮德遐將他送回長安。”

  “魏征老頭少年狂,說實話,我如果不做皇帝,真想和你一起去吐蕃。久居宮廷,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