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想起了自己大學時的生活,細細品味之下,竟然發(fā)現經歷過的許多人和事都是值得時時懷念的。
比如:在學三食堂搶購美味豆腐腦和辣炒蛤蜊,宿舍樓里充滿火藥味的夠級大戰(zhàn),蒸汽氤氳的男生大澡堂,靜悄悄的圖書館自習室,輔導員老師高亢的男高音歌曲,緊張刺激的秋季運動會,畢業(yè)前的交誼舞掃盲,振奮人心的香港回歸實況轉播……每個場景似乎都發(fā)生在昨天,每張笑臉也都似乎還在跟前。
這樣一想,就特別想把那些經歷一點一點都復述出來——或許,將日子填滿了記憶,生活也就變得充實了;將人生寫滿了記憶,人生也就會變得格外精彩、不再顯得那么短暫了吧。
?。ㄒ唬┰谳蛨@混社團的日子
當年進了萃園,作為一名愛做夢的青年,我曾經頗為躊躇滿志、熱血沸騰了一段時間。適逢學校各社團納新,經征詢高年級師兄和老鄉(xiāng)們的建議,結合自己的愛好,我就報名參加了薈萃詩社。
記得當時參加詩社是在學三和學四之間的走廊里報的名。那一日,學校的社團一個挨一個擺了桌子在那里,桌子前面有社團的名稱和宣傳橫幅。詩社的社長似乎是機械系大三的一位師兄,可他的名字和長相我卻再也想不起來了;負責詩社聯(lián)絡和社刊編報的是一位個子不高的師姐,幫我登記了名字,讓我交了一首自己寫的短詩,就算正式入了社。
入社之后,我起初還算積極,參加過幾次詩社組織的活動,也交過一些作品。不過,由于那時候偏好汪國真、席慕容,加上生活根底淺薄,寫出來的大都是些內容空洞的無病呻吟之作,現在想想自己都覺得汗顏。不過當年的師兄師姐們反而給予了很熱心鼓勵,從無譏諷之辭,甚至還有人熱情地幫著推敲修改,激勵多寫多練。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活動是大一時詩社組織的一次聯(lián)誼會,時間似乎是在元旦前后,活動地點卻也忘記了——只記得是在一間挺大的房間里,里面布置了彩帶和霓虹燈,還臨時安裝了音響。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又沒有熟悉的人,剛去的時候心里格外忐忑,就獨坐在一個靠邊的位置剝桔子吃。后來大家陸陸續(xù)續(xù)到了,似乎有三四十人,社長師兄講了幾句話,活動就正式開始了。
記得有幾人朗誦了詩,還有人唱了幾首流行歌曲;我也大著膽子展了展個人才藝——卻不過是挺搞笑地翻了兩個跟頭,然后又打了一路拳。最后大家就開始坐下來吃著東西聊天。
也就是在那次活動我認識了一位挺聊得來的同學,他學的專業(yè)似乎是挺玄妙的地球物理,有段時間我們就相約一起上過自習課,后來,上大三以后,因課程實在差異大,而且上課時間不一致,就慢慢來往少了。
到了大三大四的時候,由于專業(yè)課學習逐漸深入,加上對社團沒有了新鮮感,我就很少再參加詩社的活動了。不過,我也一直沒有退社。畢業(yè)參加工作多年后,有一次收拾東西的時候我還在無意間發(fā)現了當年詩社發(fā)的會員證和一份通訊錄,可惜后來搬了幾次家,不知怎么地,它們就再也找不到了。
?。ǘ┑で嗬蠋煹臄祵W課
2018年的時候,偶然獲悉當年給我們講授高等數學的張丹青老師成了一名網紅,被稱為“會寫詩的高數老師”,就查了一下,果然搜到了他講課的照片,見其雖略顯清瘦,風釆卻不減當年。
其實,當年張老師給我們講課就極為精彩。他講課從不機械刻板地講解概念、公式,反而獨具一格,講授的數學知識總是與哲學和歷史相聯(lián)系,用辭簡煉,語言風趣,一時成為不少學生心目中的偶象。
印象比較深的是他講的關于微積分、二進位制的課。當時他從我們老祖宗發(fā)明的太極八卦圖講起,通過剖析其蘊含的豐富科學含義和邏輯規(guī)律,逐步過渡到微積分理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就象講哲學故事一般,將微積分的原理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基礎作用講得深入淺出,趣味無窮。
由于他的課講得精彩,我們常常聽得如癡如呆,幾乎無一人不沉浸其中。有時候他看我們在下面聽得一個個目瞪口呆、鴉雀無聲,就故意暫停一下,然后笑咪咪地問大家——喂,同學們,你們是不是聽懂了?我們頓時恍過神來,趕緊回應,聽懂了!然后,他又笑咪咪地說,真聽懂了?我還以為我把你們都講得睡著了!這時就有膽大的人在后面大聲說,您講課講得太有精彩,我在后面想睡都睡不著了!大家一下子轟堂大笑起來,張老師也就跟著笑。過了幾秒,他擺擺手,教室里馬上安靜下來,他就再接著講。
聽張老師的數學課,每一次大家都感覺意猶未盡,甚至下課的時候還希望他能一刻不停地繼續(xù)講下去。我們愛聽,他也就講得格外盡興,常常在快下課的時候問一句,你們下節(jié)還有課嗎?沒課咱就多講兩分鐘。然而,雖然他已提前聲明了可能要拖堂,卻沒有幾次真正拖過,倒是我們有時候老愛纏著問東問西,他就很耐心地留下來跟我們討論,直到大家都問完了他才匆匆離去——真不知道我們那時候到底耽誤了他多少休息時間。
在今天石大理學院的網頁上依然還有介紹張老師的文章,其中引用了張老師一句富有哲理的詩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人生,用有限把握無限,讓瞬間化為永恒。張老師能把深奧難懂的高等數學課講得如此生動有趣,怕不僅僅是因為其擁有淵博的知識吧?
——假如二十年前互聯(lián)網也象現在這么發(fā)達,張老師一定在那時就已經成為網紅了。
愿張老師越來越紅!
?。ㄍ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