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岱巖對這段高歌合奏很是滿意,正打算收了琵琶,前去會會這兩位雅客,知音難覓啊,遇上這樣一樁雅事,不醉不足以說平生志!
這時盤坐碼頭的道士并沒有停下手中劍鳴,雙手彈劍之勢由緩愈急,俞岱巖側(cè)耳傾聽,當是《滿江紅》!
俞岱巖聞音知意,手中青玉撥插在腰間,琵琶橫抱,重手擊弦。
儒生裝扮的吹簫客也繼續(xù)以綿長低音配合,如同嗚咽,后面船艙中走出一個微醺持著酒殤的黃衫豪放狂生,此人膚色潔白,長相俊俏,長發(fā)棕黑相間,以環(huán)束縛,不笄不冠。
這狂客與儒生站在一起,相得益彰,當真是潘安宋玉復生,各擅勝場,氣質(zhì)高雅脫俗,逍遙肆意,但真是神仙一樣的人物。
俞岱巖所見之人中,只有大師兄宋遠橋在長相上能夠與之比肩,氣質(zhì)上到不好說勝負,宋遠橋氣質(zhì)在于古意威嚴,溫和正氣。
狂客見儒生與人和鳴,把酒殤一扔,從懷中取出一小巧之物,如同蟬杯,乃是一尊“玉塤”,“玉塤”聲色蒼遠,與簫聲高低盤旋,曲子一下子就豐滿了起來。
“倦客新豐,貂裘敝、征塵滿目。彈短鋏、青蛇三尺,浩歌誰續(xù)。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國。嘆詩書、萬卷致君人,翻沈陸。”
道士歌中激憤之氣愈發(fā)鏗鏘,俞岱巖重手擊弦而后豎抱琵琶四指律動走弦,聲聲玉碎。
道士歌中聲緩,由憤而悲,半闕《滿江紅》歌罷,手中劍鳴聲調(diào)再變,是一曲《石州慢》,歌聲由悲轉(zhuǎn)怒。
“心折。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兩宮何處,塞垣祗隔長江,唾壺空擊悲歌缺。萬里想龍沙,泣孤臣吳越?!?p> 俞岱巖反而沒有彈奏《石州慢》,撥弦如奔馬,儒生豪客簫塤則聲如海潮,乃是一曲聞所未聞的曲子。
此時江面已成三足之勢,俞岱巖與道士各自唱罷一曲,儒生傲氣自是不甘人后,一手持簫一手運氣,以內(nèi)勁外引罡氣,手中鐵簫不吹自鳴,曲調(diào)是變調(diào)《水龍吟》
“玉皇殿閣微涼,看公重試薰風手。高門畫戟,桐陰閣道,青青如舊。蘭佩空芳,蛾眉誰妒,無言搔首。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p> 原本一場唱和雅事,結(jié)果三首曲罷皆是悲國傷志之氣,一時江上氣氛竟有些沉悶。
這天下雖然亡了漢人衣冠,但復國與難的熱血一直未曾斷絕。
艷瀾洲相遇如畫,如此草草收場,俞岱巖實在無法接受,心中甚為不甘,有一種怒其不爭卻又包含少年蓬勃的氣概在胸腔升騰。
長身而起,指不撥弦,卻敲擊琵琶之上的銅板,其聲如鼓:
“少年俠氣,交結(jié)五都雄。肝膽洞,毛發(fā)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p> 豪邁之聲一掃頹靡憤懣,道士大笑,儒生不語,豪客長嘯。
持劍道士倒持寶劍,稽五湖四海之禮:“在下峨眉孤鴻子恭候貴客盈門,不知來者是何方朋友,且請前來一敘,喝些酒水,消解風塵?!?p> “昆侖山大光明教光明左右使,楊逍、范瑤,有緊要之事往峨眉相告,今遇孤鴻子道長,崖高傲岸,甚為傾倒?!比迳事曌鞔?,與豪客一同飛身而起,在江面上如同燕子點水,身法輕盈若仙,不過兩息就上了岸。
孤鴻子聽聞是明教中人,十分熱腸立即冷了三分,卻也不知緣由:“原來是明教逍遙二仙,當真是久仰大名?!?p> 范瑤見孤鴻子情態(tài)疏遠不復熱切,心中不忿,欲要上前直言詢問,被楊逍攔了下來。
楊逍、范瑤與孤鴻子照面之后,抱拳作揖見禮,而后便望向俞岱巖這邊,孤鴻子忍不住贊嘆:“武當梯云縱,奧妙精深,當真獨步天下,來者可是武當山門下,如何稱呼?”
這邊俞岱巖將青玉撥從腰間插回弦中,玄功運轉(zhuǎn)雙腳在船頭連踏,如同足下生云飛至半空近三丈,身形到了江心,身法在空中一轉(zhuǎn)一折,變向岸邊落去,姿態(tài)從容如走天梯。
“孤鴻子師兄好眼力,承謝盛贊,在下武當俞岱巖,張真人座下行三,喚我俞三就好,此來代表師門前來觀禮。”俞岱巖立身站穩(wěn)向孤鴻子作揖行禮,而后向楊逍、范瑤示意:“竟是逍遙二仙當面,真是幸事。”
范瑤見俞岱巖語氣真誠無有冒犯,與孤傲的孤鴻子相比,更是喜歡了三分:“不愧是道門翹楚,真道德之士,有禮了!”
“俞三俠稍待,小道在此賓引貴客,自當先與俞三俠上山歇息,不過此番有些恩怨需要了結(jié),怠慢之處,還望海涵?!惫馒欁由锨袄∮後穾r敘話,語氣親和。
俞岱巖是張三豐的親傳弟子,在輩份上要高孤鴻子一輩,不過張真人在山上再三叮囑俞岱巖不可尊大,要禮數(shù)周到,所以俞岱巖喚孤鴻子師兄。
可孤鴻子不能順著俞岱巖叫他師弟,那就真是不知進退,沒有禮數(shù)了。
俞岱巖看孤鴻子有些劍拔弩張的意思,似是與明教有些過節(jié),卻不知緣故,這時候的明教雖然名聲毀譽參半,但不至于人人喊打,類比魔教,上前試圖緩和:“師兄,與會的都是雅客豪杰,不若把恩怨說開了,化干戈為玉帛?”
“我與哥哥千里迢迢趕來,與你峨眉有要事相告,俱是出于好心,道長為何如此敵視,拒人千里之外,令人寒心?”范瑤使一個七竅玲瓏之人,心智高絕,不過平時為人瀟灑肆意,自也是心直口快,喜怒毫不遮掩。
孤鴻子沒領俞岱巖緩和之情,也沒受范瑤指責動搖:“多謝好意,我等江湖人做江湖事,不如先拿出些本事做談資,而后再言其他?!?p> 俞岱巖看這架勢,暗道自己唐突了,只顧著認為楊逍、范瑤是逍遙君子,不是惡人,便出言說和,不知這孤鴻子或者峨嵋派與明教究竟有何過節(jié),確實是冒失了。
不過按理說明教教主陽頂天,別人不知,峨嵋派乃是郭襄傳人,怎會不知他是楊過后人?為何又會與明教如此敵視?
范瑤一向天不怕、地不怕,如何能受得了孤鴻子如此言語,當即就要和孤鴻子在這做過一場。
楊逍的養(yǎng)氣功夫當真不弱,也不生氣,當下攔住范瑤:“道長有如此興致,在下便恭敬不如從命,舍命陪君子了,請!”
一場比武廝殺當即就要發(fā)生,俞岱巖只好退開觀戰(zhàn),看看別派年輕的一流高手功夫到底強于自己多少。
“比武切磋是一大樂事也是雅事,恭請俞三俠扶弦?!睏铄形兆¤F簫向俞岱巖共襄樂事。
俞岱巖退入江邊小亭,信手彈起琵琶,先是《胡笳十八拍》,楊逍握簫,孤鴻子持劍,兩人靜靜對峙,江邊風聲呼哨,吹動兩人衣帶與發(fā)絲。
彈得一節(jié)《胡笳十八拍》弦音一變,殺氣沸騰正是《十面埋伏》,聲起人動,兩人步法靈活奧妙,手上功夫亦是絕學,一時棋逢對手的撕殺了起來。
楊逍以簫做劍,如乘玉龍;孤鴻子掌劍變化,落英繽紛。
而后兩人竟不約而同的腳踏四象,近身拆解,招式動作雖有差異,但明顯可以看出同出一源。
觀戰(zhàn)的范瑤和俞岱巖看到如此,皆是心神巨震,這二人此時所用武功乍看之下竟然如同一派,若非一些細小的招式差異,當真就是同門師兄弟在演武。
楊逍倒是毫不意外,反倒是孤鴻子神色詫異,攻勢竟緩和了許多。
俞岱巖一門心思都在二人對戰(zhàn)之精妙招式,心神雖有波動,但是手上不停,曲子也合著兩人攻勢變化換成了《廣陵散》。
從招式奧妙上看,楊逍功夫之靈巧明顯強于孤鴻子;從出手上看,孤鴻子出手速度之快當真驚人,若非楊逍招式巧妙隱隱有五行八卦化入其中,不然早就招架不住了。
修為上來看,孤鴻子明顯高于楊逍,他年歲長于楊逍,倒也合理。
不過孤鴻子所用功法特性渾厚剛猛,混元一體無有破綻,斗至五十合,楊逍明顯不敵孤鴻子,不時靠著一門卸力挪移的功夫來與孤鴻子周旋。
孤鴻子所用武功讓俞岱巖眼前一亮,他想起一事,孤鴻子俗家姓韓,是韓世忠后人,這功法一氣混元,很可能就是“混元功”,此前猜測為《武穆遺書》中《心意氣神通》上面記載的武學。
邊上的范瑤看楊逍險象迭生,有些心急,可是兩人比武,他又不好沒了面皮插手,若是楊逍當真危險,他也不會拘泥世俗,必然與兄長合擊之,至于邊上的俞岱巖,是否會與孤鴻子聯(lián)手,那多少是顧不得了。
不過看了一會之后,范瑤反而安下心里,甚至心生疑問,不止他是這樣,俞岱巖也滿心疑問。
從這局面來看,孤鴻子若想勝楊逍,只需再有三五招便可速勝,卻遲遲不出重手,一招一式的竟像是師兄給師弟喂招,行為殊為怪異。
俞岱巖手上曲子變做《高山流水》,心中暗想,這孤鴻子非得拉著楊逍打一架,打起來之后還不用重手,不與其分出勝負,反而招式誘導,兄友弟謙的打出了指點后輩的局面,這又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