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樂安州:
永樂十五年,漢王朱高煦就藩于樂安州。
自此后漢王便在樂安,這個隸屬于濟南府的偏遠州縣蟄伏了近八年之久。
人盡皆知,漢王好武事,遂在就藩當(dāng)年,于州城東南方靠近大清河的位置劃出了一塊地方作為射獵之所。
時值五月,圍場林木蔥郁,水草茂盛,故群獸得以聚而繁殖。
“踏踏.....”
一陣馬蹄聲響起,路邊行人便見一隊騎士騎馬飛馳而過,濺起塵土無數(shù)。
隊伍之中,最醒目的便是為首之人漢王朱高煦。
他騎乘著一匹棗紅色的青海大馬,頭頂高麗冠,身披猩紅大氅,無論馬背如何起伏,雙肩始終穩(wěn)穩(wěn)不動,顯然騎術(shù)極佳。
很快這隊騎士便在朱高煦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圍場,開始了狩獵。
“今日,你們盡情施展,收獲最多的人,本王重重有賞。”朱高煦在馬上笑對眾人道。
“喏”
眾騎士紛紛應(yīng)聲,隨之散開。
朱高煦身邊唯留有王府護衛(wèi)指揮使王斌與長史錢巽幾位心腹隨伺在旁。
眾人騎馬稍行一段路程,便聽馬上的朱高煦出聲道:“噓”
隨即王斌等人便見不遠處的草叢中,一只兔子竄了出來。
朱高煦眼疾手快,早已從箭囊中取出一枝箭,抬手彎弓一箭射出,眾人便見兔子胸腹正中一箭,在地上掙扎了幾下,便不再動彈。
“好....”
王斌等人見朱高煦拔了頭籌,不由紛紛喝彩不及。
朱高煦見狀,環(huán)顧眾人,眼中頗有得意之色。
隨即很快又消失不見,反而在馬上輕輕嘆了口氣。
“王爺為何如此作態(tài)呢?”錢巽稍遲疑片刻便打馬上前問道。
“哎!”
“非是本王故作姿態(tài)?!敝旄哽闶Φ馈氨就跏窍肫?,永樂時跟隨先帝馳騁漠北,是何等暢快?!?p> “可是如今,卻窩在樂安這里,以射獵兔子為樂,一時傷感而已?!敝旄哽阏f道。
眾人聽了,一時皆默然不語。
“山東都指揮靳榮那里有消息了嗎?”朱高煦平復(fù)情緒,轉(zhuǎn)移話題道。
“靳榮還是猶豫不決,既沒有同意我們的提議,又沒有當(dāng)場拒絕。”王斌躬身答道。
“嗯”
朱高煦聽后,情緒又低落了幾分。
王斌與錢巽見狀,對視了一眼,準(zhǔn)備勸解幾句。
正當(dāng)此時,一騎飛馳而來,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騎士來到朱高煦跟前,下馬跪下,雙手將一個黃漆魚筒恭敬的遞給朱高煦。
朱高煦接過黃漆魚筒,神色不由鄭重了幾分,因為這是他的兒子,遠在京師的朱瞻坦傳回的消息。
朱高煦把魚筒上的封條撕掉,然后雙手一錯,擰開了被蜜蠟封住的齒口,露出黑漆漆的筒腹。
并從里面拿出了寫有消息的字條。
展開一看,朱高煦先是驚愣,隨即臉上狂喜,最后收斂笑意情緒莫名。
“京師是否有變?”錢巽眼見朱高煦看過消息后臉色數(shù)變,不由疑惑道。
“嗯”
“本王的皇兄,當(dāng)今天子洪熙皇帝崩逝了?!敝旄哽悱h(huán)顧眾人說道。
錢巽與王斌聽了不由驚愣當(dāng)場。
隨即兩人一同向朱高煦下拜道“王爺,你的機會來了?!?p> “是呀!”
“本王的機會來了?!敝旄哽泓c了點頭“這次本王定會抓住機會,成就大業(yè)?!?p> “永樂二十二年,父皇北征歸來,死在榆木川,我皇兄得文官擁護,繼位為帝?!敝旄哽阈煨煺f道。
隨即停頓片刻后繼續(xù)說道“本王雖然輸了,但還是服氣的。”
朱高煦望向錢巽說道“你知道為何嗎?”
“洪熙皇帝畢竟監(jiān)國二十載,朝中重臣皆與他相善,根基更是深不可測?!卞X巽思忖片刻說道。
“嗯”
“就是這個道理?!敝旄哽泓c頭道。
“但是如今情況變了?!敝旄哽阏駣^道“我那皇兄繼位不足一年便去了,如今的太子又遠在南京。”
“再者,我那侄兒朱瞻基雖然不錯,但是他一黃口小兒,哪里比得上洪熙皇帝,又哪里勝得過我?!敝旄哽泐㈨娙说?。
“王爺所言極是。”錢巽與王斌皆應(yīng)聲道。
“將這個消息傳給靳榮,告訴他,他與本王皆參加過靖難之役,乃是軍中同袍兄弟?!敝旄哽阈Φ馈八粦?yīng)該再觀望了?!?p> “我那侄兒朱瞻基若得了消息,肯定會走水路沿著漕河北上”朱高煦沉吟片刻說道“讓靳榮在途中動手,本王不想在京師再看到朱瞻基了。”
“喏”
王斌先是臉色一變,隨即躬身應(yīng)是。
......
三日后,南京:
永樂遷都后,南京的宮室皆保留完好,這讓來南京祭拜太祖朱元璋孝陵的朱瞻基沒有感到什么不適之處。
春和殿里朱瞻基躺在一張拔步床上。
這床橫鋪三層錦褥,外頭小銀鉤上掛著紫紗帳幔,遮住了外面的耀眼光線。
殿內(nèi)布置得素雅簡單,又不失大氣。
窗邊一張花楠小幾,上頭的膽瓶里插著一枝牡丹,花瓣上還沾著露水,顯然是今早剛換的。
案頭一支檀香正燃起裊裊青煙,香氣飄到旁邊一座祁陽石描蝴蝶的圍屏前,便蜷聚在一處,久久不散。
剛剛睡醒的朱瞻基不由伸了個懶腰,卻根本沒有要起床的意思,因為昨日祭拜孝陵后又與南京留守的武勛應(yīng)酬,他實在是累著了。
朱瞻基靜靜躺在床上,不由想起自己離京前,父皇對自己的叮囑。
他朱瞻基以太子身份巡幸南京,是帶著任務(wù)的。
一則近幾月以來,南京頻繁地震,而自古便有天人感應(yīng)之說,于是便有心懷叵測之人,造謠抹黑洪熙皇帝。
朱瞻基昨日去祭拜太祖孝陵,便是為了平息流言蜚語。
二則便是,洪熙皇帝鐘情南京,不喜京師(北京),登基之初的洪熙元年便下詔“將還都南京,京師各部門官吏都稱行在?!?p> 而他朱瞻基便是先行一步,為接下來的遷都做些準(zhǔn)備工作的。
正當(dāng)朱瞻基在床上思緒紛飛之時。
南京城西門之外,一個深衣寬帽的鋪兵在官道上健步如飛。
他手持哨棍,腰間皮帶上還系著一副鈴鐺,跑起來叮當(dāng)作響。
過往行人一聽鈴聲,便知道是急遞鋪派出來的信使,都紛紛避讓。
鋪兵跑得汗流浹背,腳下卻不敢有片刻停頓。因為在他胸口之上,斜挎著一枚黃漆魚筒。
魚筒上斜粘著三根竹簽,簽頭伸出筒口半寸——這是“八百里加急”的標(biāo)志。
意味著最高級別的公文通遞,中途不得有任何延誤。
在魚筒外側(cè),還能勉強看到“會同”二字。
可見這封文書是來自京城會同館,那里是大明水馬急遞驛所的總起點。
從京城會同館到南京應(yīng)天府,沿途一共要經(jīng)過四十個大驛,首尾兩千兩百三十五里,就靠著這些鋪兵一鋪一鋪地接力狂奔。
“京師八百里加急,速速稟報太子。”鋪兵氣喘吁吁的跑到宮門,將魚筒遞給守衛(wèi)兵士。
守衛(wèi)不敢遲疑,連忙向?qū)m中跑去,最后魚筒被交給了南京守備太監(jiān)鄭和。
自古以來鄭和下西洋便與張騫通西域一樣乃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佳話。
永樂年間,鄭和受命出使西洋,揚大明國威于海外。
只是等到洪熙皇帝繼位,便罷了下西洋,而鄭和也被安置到了南京,成了留都的守備太監(jiān)。
“太子殿下可醒來了?”鄭和走進春和殿,焦急問道。
“何事?”朱瞻基聽見鄭和的聲音,一骨碌坐了起來。
鄭和見朱瞻基已醒,便不再遲疑,連忙掀起簾子,走近朱瞻基,將魚筒遞給了朱瞻基。
朱瞻基接過魚筒,按照程序打開,從里面取出一卷明黃色襯底的紙張,瀏覽了起來。
“父皇.....”
片刻后朱瞻基不由失聲痛哭。
“太子殿下,陛下到底如何了?”鄭和見狀心急火燎的問道。
朱瞻基撩起袖子往臉上胡亂揩了一把,將眼淚擦干,悲傷道“父皇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