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
古村,多么浪漫的一個詞。你背一個行囊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黃昏時分,當車經過一個稻花飄香的地方,就下車行走,迎著從稻田吹來涼爽的風,沿鄉(xiāng)間小路一直走,穿過茂密的竹林、跨過游魚清晰的小溪,你總能看到泥墻錯落有致的古村。這時候夕陽剛好照在村莊,遠遠看去,凹凸的泥墻金光明亮,紫煙從屋頂裊裊而起,隱隱約約聽到人們呼喚孩子回家的喊聲,偶爾有狗吠或者雞鴨鳴叫的聲響。你坐在雜草叢生的田壟上,欣賞古村傍晚的繁忙景象,仿佛回憶,所有身在城市的人都曾來自古村;仿佛回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古村,從那里來,終將回到那里去。
我的家在湘南居,是一個古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古村的痕跡已經慢慢淡化,四起的樓房漸漸把古村包圍起來,可以讓人們憶起古村的事物也越來越少。在過去,整一個古村都被包圍在竹林里,在土匪橫行的年代,即便是一個村莊也要有自己的防衛(wèi)屏障,不像古城那般建起高大的壁壘,古村利用竹林做成天然的屏障。全村只有村口有一個城樓狀的瞭望塔,兩邊建有壁壘,在瞭望塔和壁壘又開有射擊孔,如果有土匪來犯,人們可以通過射擊孔向敵人射擊。村口的瞭望塔前是一片平坦的方形空地,村口向南而建,而空地越向南地勢越高,整片空地沒有任何屏障,這樣的設計對瞭望塔極為有利,就算敵人在空地上臥倒,斜斜的地面也要把他半截身子直對著瞭望塔,這樣就增大可能中彈的面積。而且在舊時代,村里用來防衛(wèi)的武器都是火銃,裝滿鐵砂射出去怎么也能打中個把人。除村口外,村子四周都是竹林,竹林里遍設陷阱,土匪有來無回。然而竹林里有通向外面的小路,只有村里人知道,而且人們不到萬不得已也堅決不走小路,甚至村里許多年齡小的都不知道小路在什么地方,只有真正到了舉村逃離的時候小路才會用上,至于歷史上有沒有用過小路?就不得而知了。
整個古村就這樣在固若金湯的防衛(wèi)之下度過年歲,幾百年的時光過去了,古村不斷發(fā)展。到了和平年代,隨著古村人口的增長,四周的竹林不斷被砍伐,建起了許多泥房,瞭望塔的兩邊的壁壘也拆了,只剩下墻根矮矮的一截,瞭望塔完整地保留下來,在它旁邊開了一條出村的路,瞭望塔也就失去聯通古村內外的作用。而我關于古村最初的記憶正是從這里的開始的。
幼年的時光里,古村村口平坦的空地上有一個小竹林,爺爺常常在竹林下編織竹制品。在那個時代,人們的主要經濟收入是種植甘蔗和水稻,而編織竹制品則是一種副業(yè),每當地里沒有農活的時候,人們就坐在竹林下一邊聊家常一邊編制竹制工具。那時候的人們個個都是手藝人,編好了竹籃、竹籮筐,就拿到鎮(zhèn)上賣,有時也有人來村里收購,這些竹制品不僅外觀精巧、堅實耐用,而且價格實惠,深得當地居民喜愛。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洋娃娃、變形金剛這些玩具是沒有的,于是孩子們的玩具也多是用竹子做的,竹笛、竹槍、竹燈籠、竹玩偶等不勝枚舉。在爺爺編織的時候,我就在一邊玩,至于玩什么就已經沒多少記憶了,只隱約地記得爬過竹子。玩累了就去找爺爺,這時候爺爺不知從哪里拿出一瓶子的炒黑豆,那個時候他叫我“狗仔”,古時鄉(xiāng)村的老人都喜歡用動物名字稱呼孩子,屬什么生肖就叫什么,我屬狗,爺爺自然就叫我“狗仔”。卻說爺爺拿出一瓶炒黑豆,瓶子是裝了腐乳留下的玻璃瓶,在物資不算富裕的年代,腐乳還是人們一道比較常見的菜,吃完后瓶子也不舍得扔,還可以用來裝許多東西,例如種子、糖、干果等,或者作為腌制酸辣椒的容器,直到現在勤儉樸素的古村人民還保留著這個習慣。爺爺往往把炒黑豆倒在手心,不多不少,剛好可以用一只手握起來,我就接過來自己在一邊吃豆子了,幼年時光沒什么零食,這些炒黑豆應該就是我吃得最多的零食了。
從平坦的空地進瞭望塔,就正式進了古村,西邊是廳堂,也就是祖屋,現在已經是文物保護單位了,東邊是我家的舊房子,我在這里度過生命的前三年。其實關于三歲之前的記憶我并不深刻,隱隱約約有一些片段,那個時候喜歡看電視里的黃飛鴻,他每次練功夫都在風吹竹葉滿天飛的時候,于是每當快下雨吹大風的時候我跟姐姐幾個就跑到村口的空地上“練功夫”,風吹竹葉時使出一招佛山無影腳,那時毫無懷疑地相信自己以后肯定是個大俠。還有另一些片段,在我出生之前,爸爸就到外面打工,那個時候番禺還不屬于廣州,媽媽說爸爸在番禺工作,我總覺得番禺是一條魚,爸爸怎么會在一條“魚”里打工呢?于是常常幻想爸爸在一條很大的魚肚子里工作,這條“魚”得多大?。∮幸淮文棠桃辉缇妥陂T口,我也坐在門口,好動的我要奶奶帶我出去玩,奶奶說在家等著,我不知道等什么,沒有多問就聽話地跟奶奶坐在家門口的石條上等著,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突然爸爸回來了,在我的記憶中,爸爸都是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回來,這下突然回來把我樂壞了,還帶了許多好吃的,那時候覺得奶奶好厲害,竟然可以提前知道爸爸回來。爸爸把我托在脖子上到村子到處去逛,我覺得真幸福。
其實關于舊房子的很多記憶都已經模糊了,我離開舊房子快二十年,爺爺奶奶也早已離去,古村的故事更多的是聽說的,而我所能記憶的就只有一些片段,媽媽給我擦臉、過年時爸爸在天井殺雞后把下水用力甩在對面的墻上、爺爺住的屋子總不開燈、奶奶在門前的石條一坐就是半天,還有很多,這篇文章篇幅有限,不能再多說了,否則怕是說上幾天幾夜也說不完。然而我對舊房子和廳堂的探索則是在離開舊房子的幾年之后,包括廳堂在內的許多村口附近的舊房子墻角都有對外的孔洞,這些孔洞可以用磚頭堵上,也可以打開,我懷疑這可能在舊時代起了在屋里監(jiān)視外面情況的作用,而且舊房子都有閣樓,有一次我在我們家舊房子的閣樓上發(fā)現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在閣樓墻上有開口,下面就是巷子,我似乎可以看到人們用投石的方式跟土匪作斗爭的歷程。
二十年過去了,現在村里已經建好了水泥路面,從省道一直到村里一路水泥路暢通無阻,原本村口的平坦空地建成了羽毛球場,而廳堂不遠處也建好文娛廣場。很多老建筑都用水泥改造過,廳堂門前的池塘四周筑起水泥堤壩,古井則整一個被水泥包住,看不到任何老時光的痕跡,而瞭望塔兩邊矮矮的殘垣斷壁則被新建的水泥路覆蓋,廳堂也改建過,但是作為文物單位,改建的地方不多。村里的磚瓦房大多已經不住人,有些已經拆除,也許這就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吧,但是從老時光走過來的人看著這些記憶中美好的事物逐漸被鋼筋水泥覆蓋,心里總覺得可惜,我想也許有一天除了用來祭祀的廳堂和瞭望塔,古村的所有痕跡都將消失吧。到了那個時候,當我走在古村樓房密集的小巷,也許會懷念今天,兩邊的泥墻殘留著雨水流過的印跡。
如果你的心中有一個古村,那么在它消失前去看看吧,誰也不知道它會在什么時候就再也找不到了,如果你的心中還沒有關于古村的印象,也去看看吧,每一個人都來自古村,靈魂也都終將回到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