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也面臨列國當(dāng)時同樣的問題,魯有三桓,就是魯國公族后裔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后來簡稱孟氏、叔孫氏、季氏。
其中孟氏還出過孟子、孟浩然等名人。到孟子的時候,孟氏已經(jīng)衰落,所以為什么孟子家境貧寒,但畢竟是貴族后裔,母親也有些教養(yǎng),所以知道教育為本。努力讓孟子得到好的教育,孟母三遷,從而成就了孟子。
三桓發(fā)展到孔子的時代,季氏勢力最大。但是季氏也遇到了魯公面臨的同樣問道。國君需要大夫幫助自己,從而成就了全是大夫,如三桓。三桓等大夫要讓他人幫助自己,同樣也培養(yǎng)了很多家臣。
而家臣也同樣會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其中季氏就有個家臣勢力很大,就是陽虎。
季氏因為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所以在孔子訪問魯國的時候,也就是同意讓孔子來改革。
所以孔子在魯國為官,名義上是魯定公的司寇,而實際上也是季桓子的家宰。季桓子還是比較配合孔子削弱三桓的策略的,因為他也想削弱他的家臣。
季氏家臣陽虎,此人也是極有才略,毫無根基,沒有背景,憑借個人能力得到季氏信任,因為才能卓絕,也得到季氏重用。同時他也籠絡(luò)了很多人,有的因為他的才干,有的因為他給出的利益。
當(dāng)年魯昭公欲驅(qū)逐季孫氏,陽虎幫季氏勸說孟孫氏和叔孫氏一同抵抗魯昭公,陳說唇亡齒寒,若季孫氏被驅(qū)逐,那下一個不是孟孫氏就是叔孫氏了。所以孟孫氏和叔孫氏就幫助季孫氏一同抵抗魯昭公。
三桓就打敗了魯昭公,魯昭公逃亡齊國。三桓就擁立了魯昭公的弟弟公子宋為魯定公。
而此次征戰(zhàn)中,陽虎執(zhí)掌了季孫氏的軍機大權(quán),獲得了不少人的擁戴,安排了不少親信。
后來季平子去世,兒子季孫斯繼位,為季桓子。
常年鎮(zhèn)守在費邑的子泄,和仲梁懷有私仇,而仲梁懷曾是季平子的寵臣。子泄見季平子去世,就請陽虎幫忙一起驅(qū)逐仲梁懷。陽虎也很樂意的幫忙了。
陽虎驅(qū)逐了仲梁懷,并要求季桓子授自己掌管季氏大權(quán)。季桓子不同意,陽虎就殺了季桓子所有的兄弟和堂兄弟??蓱z季桓子還是個孩子,無能為力,就只能同意了。
而此時,三桓中的叔孫武叔和孟懿子都是年幼的孩子,所以陽虎把持著三桓和魯國國政。并且驅(qū)逐了反對自己的人。
陽虎認為自己沒有強大的家族背景,血緣關(guān)系的親近勢力不夠,勢單力薄,這樣不利于發(fā)展和穩(wěn)固。所以陽虎大力提拔一些不得志的、門道中落的、非嫡子而不能繼承家業(yè)只能自己謀生路的士人、身份卑微的名流賢人、寒門子弟,甚至有能力的奴隸等等。
而孔子也是在陽虎的大力邀請和推薦下,進入魯國政壇,當(dāng)了魯定公的司寇。
陽虎掌控魯國的時候,內(nèi)憂外患。陽虎心想攘外必先安內(nèi),更有居安思危,擔(dān)心三桓若聯(lián)手,會鏟除自己。即使那些自己提拔的人,也不可信,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利益和形勢之下,任何人都可能背叛自己。
所以陽虎籠絡(luò)了包括三桓家族內(nèi)部不受重用的失意之人,比如讓季孫寤取代季孫斯成為季氏主公,讓叔孫輒取代叔孫州仇成為叔孫主公。然后一起覆滅孟孫氏孟懿子。
陽虎調(diào)動季氏軍隊,挾持季孫斯,邀請孟懿子一同赴宴。孟懿子調(diào)查到季孫氏在調(diào)動軍隊,就趕緊也調(diào)動軍隊防御,以備不測。
而季孫斯也猜到了陽虎的陰謀詭計,策反了御車的御戎,沖向孟孫氏這邊,請孟孫氏庇護。
陽虎派弟弟陽越攻打孟孫氏,因為孟孫氏早有準備,陽越攻不下,還戰(zhàn)死了。
陽虎知道孟孫氏又防備了,就帶領(lǐng)軍隊沖進都城,準備挾持魯定公,號令魯國其他軍隊一起來對付孟懿子。
然而此時,宮城已經(jīng)被孟懿子率軍把守。
陽虎攻不下,就又退到陽關(guān)、讙等地,但地方太小,沒辦法防御三桓。于是請求齊國收納,期望得到齊國庇護。
齊景公看中陽虎的才干,又正好可以得到陽虎的領(lǐng)地,并且讓陽虎為自己的前沿緩沖地帶,所以就接納了陽虎,并重用陽虎。
陽虎是個不安分的人,在齊國賄賂權(quán)臣,培育自己勢力,又得到齊景公重用。
后來陽虎向齊景公建議攻打魯國,齊景公擔(dān)心忌憚晉國庇佑,畢竟魯國是向晉國稱臣的。就去請教鮑文子鮑國。
鮑國說,“陽虎其人才干過人,深得季氏信任,委以重任。然而陽虎卻欲取而代之,滅亡季氏、禍亂魯國。這樣的人是不能重用的。而且他曾說過一句話,為仁不富、為富不仁!可見此人心中只有權(quán)利二字,毫無道德毫無仁義之人。魯國終于消除此禍害,君上卻收留他,甚至重用,豈不是引狼入室嗎?”
齊景公一想,對啊,此人要我伐魯,一定有什么陰謀。于是下令逮捕陽虎。
然而陽虎神通廣大,提前知道消息,在逮捕的人到達前,已經(jīng)逃走了。并且得到他人幫助逃出齊國,去了宋國,后來又來到晉國。
陽虎在晉國遇到了趙簡子趙鞅,也就是趙襄子趙無恤的父親。
趙簡子喜歡陽虎的才干,直接任命陽虎為趙氏家宰,也就是首輔。
很多人都勸說趙簡子,陽虎此人乃竊國陰險之人,不能重用。
甚至孔子聽說了都預(yù)言,“趙氏其世有亂乎!”
而趙簡子卻說,“陽虎所竊取的是能夠竊取的政權(quán),我只需要穩(wěn)固我的政權(quán),讓他不能竊取即可?!?p> 而陽虎才干確實厲害,幫助趙氏改革,使得趙氏當(dāng)時一躍成為六卿中最強的。而后來的智伯也多有借用偷學(xué)陽虎的政策方法。
然而陽虎此人賊心不改,暗中又培養(yǎng)不少親信,大肆斂財,還豢養(yǎng)了大批門客。
有一天,趙簡子召見陽虎,給了陽虎一個密折讓他看。上面清清楚楚記錄了陽虎的親信和門客,同時也記錄了陽虎斂財?shù)臄?shù)據(jù)記錄。
陽虎一看,嚇了半死。
但趙簡子說,“我愛你之才,若有所求,與我說,我盡數(shù)給你。但有些東西是不能觸碰的。以后我依舊信任你,你好好干吧?!?p> 于是陽虎就再不敢有私心,兢兢業(yè)業(yè)幫助趙簡子處理事務(wù)。
不過到了趙簡子死前,卻罷免了陽虎職位,給與美女錢財,讓其安度晚年。
不知為何此次突然來到了齊國,據(jù)說,還要去魯國、中山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