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動作之旅

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鶴拳

動作之旅 加油您最棒 3759 2022-07-19 20:00:00

  食鶴拳

  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拳法

  食鶴拳是傳統(tǒng)拳術(shù)之一,屬于南拳。掠之為食,是清代少林弟子方慧石子女方七娘根據(jù)白鶴的生活習(xí)性,融合少林拳法創(chuàng)出的白鶴門拳法中的一種。白鶴門拳法內(nèi)容分為四種,飛鶴拳法;鳴鶴拳法;宿鶴拳法;食鶴拳法等。食鶴--表達白鶴全身形意,因鶴要食,必須會飛、會鳴、會宿、才能達到食之目的。食也代表白鶴攻擊之意,七娘再加上碎步法,更使食鶴拳錦上添花,更加精巧奧妙。白鶴門之飛、鳴、宿、食之拳法源由七娘於沙蓮寺之碧碎蓮庵領(lǐng)悟而傳出,又名曰:碧蓮者又有碎步法。

  食鶴(即朝鶴,又名痹鶴),鶴拳中的一種。食鶴輕巧快捷,靈活多變。

  功法特點

  食鶴拳“掠之為食”。食鶴拳在訓(xùn)練時吸氣和吐氣經(jīng)常發(fā)聲。食鶴拳多用指,有如鶴啄食狀,動作輕巧、快速,手上也講五行變化。食拳要求以靜為主,靜以養(yǎng)神,一靜百靜,一部面卻它的靜是以意守氣。養(yǎng)其浩氣。動時快速勇猛,講究精、與一神、手、眼、節(jié)的配合。拳勢有時較為激烈,上肢動作較會。步法穩(wěn)固,練時以兩足為根,力由根起,勁在腰頭,氣沉丹田。腳上講落地生根,吞身逐臂,井井向上,動作整齊清晰,身正步穩(wěn),穩(wěn)靜內(nèi)在,內(nèi)外合一。運動起來給人以沉著、穩(wěn)靜,靈活多變,勇猛而漂悍的感覺。手法則要求四平八正。馬步常用三角馬(即三點五梅花)。技擊時腳上是“無搭不伸腿”的(即手上如沒有纏住對方身上的某個部位時是不起腿的)。食鶴拳是講突然出擊的,拳諺說“食鶴變,五行變”。

  五行手法

  下面談?wù)勈锄Q拳五行手法的使用方法和它們之間的相互變化:

  1.金手——逢頂屬金。兩手成勾手,勾尖朝里,勾頂向外,橫的用腕向外頂開對方的攻擊手,出單手,雙手都可以(要靈活掌握)。

  2.木手——逢枝屬木。當(dāng)對方進攻時,用挑掌向上向外挑開攻擊手,緊接著用直插掌攻擊對方(單、雙手都可以)。

  3.水手——逢浪屬水。水手分為明水手、暗水手兩種。明水手:松握拳,拳心向上,兩前臂同時向外抖出,勁在撓骨遠端;暗水手:雙俯掌,對方攻來時先向外扣腕、下按對方的手腕,緊接著就可以隨意進攻對方。

  4.火手——逢沖屬火。兩掌向前推出(如同雙誰掌),勁在掌根。進攻時兩手向?qū)Ψ叫夭砍鰮簦?dāng)對方進攻時可先用掌根頂開對方的攻擊手,緊接著向?qū)Ψ降男夭客迫ァ?p>  5、土手——逢沉屬土。兩臂屈肘,胸前握拳《拳心朝上)。遇到攻擊時,兩拳變掌,擒住對方手腕.緊接著向?qū)Ψ綋舫龌虿宄觥N逍兄g的變化:水手來上手擋,木手來金手克,、金手來火手破,火手來水手堵??傊Q拳練習(xí)時是手對腳。叫做天對地。手上講五行。腳下“五點金落地(即五趾用力抓地)。落地有生根與不生根兩種,進實退虛,棄力借勢,跟進如拔河,蝦退狗宗身,出手如刀眼,交手似羽毛(輕地)。不丁不八(指步型),井井朝天(手、臂、肩的肌肉凹陷處)。手法上分夭、地、、人、和四個字,天手如潮(上挑之勢),地手如刷(下跌之勁),人手為控,和手為彈。

  據(jù)說食鶴拳是方七娘內(nèi)傳之拳法,只傳于締接掌門之人。因此食鶴拳包含飛、鳴、宿三種拳法于一身,可以說是方七娘之精華之作。而食鶴拳本身也隱藏著一種神秘的哲理,會對練習(xí)者不定時的考驗,考驗練習(xí)者的耐力與意力,如能突破考驗,練習(xí)者將體會到更高階的功力,而這不定時的考驗也不會因突破而停止,將會再次隨時的對練習(xí)發(fā)出考驗,也因為如此使得練習(xí)者不斷的突破,不斷的進步;如無法突破考驗,其考驗也隨之停止,這也意味著練習(xí)者已無法得到食鶴拳之精華。

  ——————

  運氣方法

  食鶴拳跟其他三種鶴舉一樣,也講運氣,以氣助勁。食鶴拳的運氣方法大致與其他鶴拳相似,但也有它獨到二處食鶴拳的運氣是使之氣沉丹田后返于全身。運氣的目的是使氣動勁.武術(shù)家們稱之為內(nèi)功成氣功。食鶴拳練氣功分為兩種。一種為“靜功”,一種為“動功”。靜功的訓(xùn)練方法有坐式、站式、臥式。靜功一般在早晚練為宜。練時人站、、坐或臥皆可,其目的是增強其人體內(nèi)的元氣。練時身體保持正直。兩腳分開,_兩手伸直,靠手兩大腿旁,后進行運氣訓(xùn)練。進意守氣,以增加內(nèi)氣。練靜功也并不是靜而不動,而是靜中帶動,即外靜內(nèi)動。動功則是在激烈運動時進行的;在訓(xùn)練時除身體各部位要按食鶴拳身法要求進行,步型、步法、手型、手法都要符合其規(guī)范要求外,還要求在運動的同時配合運氣。

  靜功與動功的運氣方法大致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一個在靜時運氣,一個在動時運氣,其目的都是為了增進人體之內(nèi)氣。練習(xí)運氣時,要意守丹用‘由鼻孔嘆氣,下沉丹田,使丹田部位產(chǎn)生一股暖礎(chǔ)。經(jīng)尾船部沿脊柱上行,過頭頂,再經(jīng)顏面~胸部下行,?;氐降ぬ铮@樣循環(huán)運行。練武功的人只有做到自己有這種感覺,才算是內(nèi)動到家了。

  八志

  凡練習(xí)食鶴拳不明八志者,皆不能練達標(biāo)準(zhǔn),因八志為食鶴拳終身必苦修之課程,也是練習(xí)食鶴拳功力之主要技巧,若無法把八志之奧妙體會出來,那將無法得到食鶴拳千變?nèi)f化之手法。其八志為:吞、吐、浮、沉、撲、提、甩、彈。食鶴拳之八志也是代表著八種力量,而這八種力量也結(jié)合于食鶴拳形法之運用,讓食鶴拳手法達到黏、圓、滑、震、抖、脆、以及身體瞬間之爆發(fā)力和馬步落地生根之力。食鶴拳八志之法其中之奧妙,文筆實難完全表達,須由指點體會其中之理才會成功。吞:如貓兒戲鼠之狀;將氣、手、身作收入之意,用作四兩撥千斤之法。

  吐:如猛虎出林之勢;將氣、手、身作吐出之勢,有吞必有吐,用作檔攻之法。

  ?。喝顼w鳶定地之形;將手提上,吊上地根力與全身之暗勁,用以聽敵動靜之法。

  沉:如泰山壓頂之意;將手、身、腳之暗勁往下墜沉,氣落丹田,用于瓦解敵方力量之法。

  撲:如單箭出弓之急;將身、肩、手脆柔之勁,上提發(fā)至手掌,用于虛實化勢黏貼之法。

  提:如白鶴找食之形;將手、身、腳之剛勁上提至肩尾,以脆勁發(fā)至手肘,用於近戰(zhàn)迫身化力之法。

  甩:如流星趕月之速;將身、腳之剛勁提至腰止,以快速之柔勁發(fā)至手尾,用于實攻探敵之法。

  彈:如虎子跳墻之勢;將腳之地根力提至腰止,以腰、肩脆柔之勁快速發(fā)出,用于實攻克敵之法。

  習(xí)練要求

  食鶴拳也是鶴拳中的一種,四種鶴拳都是由白鶴拳發(fā)展而成的,故它們有很多相同之處。

  食鶴對身體各部同樣要求其頭頂、項穩(wěn)、松肩、松腰、松胯,提襠吊肚,氣沉丹田,上下各關(guān)節(jié)連貫一致,內(nèi)外相合,講究精、氣、神、手、眼、節(jié)的配合。上肢運動較多,步伐穩(wěn)固,練時兩足為根,力由根起,勁在腰,腿上講落地生根,手上講吞身逐臂,井井向上(即腕井、肘井、肩井),交手時內(nèi)節(jié)似鐵、外節(jié)如棉,手掌忽而如泥,忽而如刀。

  練時馬實身動。步法善用“三點五梅花”,起伏,轉(zhuǎn)折多變,象鶴在搶食之勢。要做到腰似軸,腳似輪,要緊襠收胯,要前輕后重。

  手法上有頂、壓、蓋、卷、挑、插、托、輾等。

  頂——在這里是一種手法,也叫金手。頂是用手背頂,可用單手頂,也可用雙手頂,上下左右皆可頂。

  壓——是蓋之意。

  卷——是纏之意。

  挑——手由下向上謂之挑。

  插——是南拳中的一種進攻掌法,一般用五指,也有用四指分開,都可插。

  輾——搖身、輾轉(zhuǎn)。

  腿法上有踢、彈、掃等。但食鶴拳的腿法也跟其他南拳一樣,一般是無搭不出腿,也就是說不纏住對方的某個部位是不起腿的。

  練功方法

  該拳由練功方法、套路演練和技擊欣賞三部分組成。練功方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練手法為主,也可配合鴛鴦圈練習(xí),講究吐氣發(fā)聲,精、氣、神、手、眼、節(jié)的配合;套路由朝啄和藤枝組成,其手型多用指,猶如鶴啄食狀,動作輕巧、快速、勇猛,手上也講五行變化,要求以靜為主,靜以養(yǎng)神,一靜百靜,一動百動;技擊手法多變,發(fā)勁兇猛,突然出擊。拳譜云:“食鶴變,五行手法變;五行變,五點金落地;落地變,生根有二法;二法變,跟進如拔河;跟進變,分天地人和;天若變,手上挑如潮;地若變,腳下踩如刷;人若變,手推如撞鐘;和若變,出手如炮彈”。

  歷史緣起

  在清代時,少林僧徒方慧石者,避隱福州沙蓮寺,將武藝傳授女兒方七娘。某日七娘于寺前晾衣,忽有白鶴翩然而至,往來踐踏,晾衣為之所染,七娘遂持竿驅(qū)之,白鶴不畏,展翅掠避,或舉爪還擊。七娘雖極力驅(qū)之,亦無法將白鶴驅(qū)開。從此白鶴日日來此,七娘日日擊之,并記其形意而漸領(lǐng)悟,并將少林拳法溶于一爐,創(chuàng)出白鶴門拳法。白鶴門拳法內(nèi)容分為四種,飛鶴拳法;鳴鶴拳法;宿鶴拳法;食鶴拳法等。

  白鶴門拳經(jīng)曰:飛如大鵬展翅之壯;鳴如伸頸歌聲之意;宿如大熊初醒之態(tài);食如白鶴啄物之形。

  臺灣鶴拳

  民國十一年,由大陸來臺謀生之百姓中,其中有四位福州人,身懷驚人絕技。此四人為臺中虎尾之“二高師”與“義高師”,以及在臺南新營鹽水一帶授徒之“阿鳳師”,與被臺南縣柳營鄉(xiāng)“劉故”先生(臺灣食鶴拳第二代傳人)重金禮聘為家教之“蕊師”--(即林德順宗師:臺灣食鶴拳第一代傳人)。前三名均屬“飛鶴拳法”,唯獨蕊師系屬“食鶴拳法”。臺灣正宗少林白鶴拳法皆源于此四人。本來白鶴門并無門戶派別之分,其后習(xí)者,各守心得,以其精專深造之術(shù),自立門戶。派別由是而興,因而各有所專,各有所精;故因“蕊師”被“劉故”先生重金禮聘為家教,也因此成為劉家獨家之武學(xué)。臺灣所流傳之“食鶴拳法”,也是源出于臺南縣柳營鄉(xiāng)“劉家”。

  白鶴門之祖譜

  方七娘傳于曾四叔傳于鄭禮叔蔡忠叔傳于蔡公頸林德順(蕊師)

  臺灣食鶴拳之祖譜

  “師祖”林德順(蕊師)傳于劉故先生“食鶴拳第一代掌門人”

  劉故先生(育有三子)傳于(二子劉銀山)(三子劉泰山)

  劉銀山先生“食鶴拳第二代掌門人”(育有五子)傳于(三子劉金龍),(四子劉長益),(五子劉丞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