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太祖實錄
張鳳梧的想法又自不同,李茂春和楊鶴的關(guān)系他無需去想,關(guān)鍵是趙梁松和魏山勁還有王衛(wèi)國這三人。這三人年紀不大,大有培養(yǎng)余地,顯然,楊鶴這是告訴自己,這三個人日后都是他的心腹。
趙梁松心中卻是大喜,他知道楊鶴這樣介紹他,算是正式認可他了。
魏山勁和王衛(wèi)國卻是懵懵懂懂,但是有一點他倆還是明白的,那就是楊鶴沒把他倆當外人。
眾人想法雖然各異,但是有一點眾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楊鶴介紹的人都是楊鶴的心腹。
跟魏山勁和王衛(wèi)國交待了兩句,楊鶴便與張鳳梧匆匆回了縣衙。
聽下人回報楊鶴來到縣衙,張鳳奇急忙來到后堂。
見張鳳奇出來,張鳳梧笑道:“你們聊,我去取書?!?p> 楊鶴點點頭。
接過張鳳奇遞過來的茶杯,楊鶴慢慢飲了一口,然后把剛才得到的消息跟張鳳奇說了一遍。
張鳳奇聞言大驚:“這消息你是如何知道的?”
楊鶴笑了笑:“龍川兄,我覺得你不應(yīng)該關(guān)心這個問題?!?p> 張鳳奇聞言,頓知這話問的莽撞了。
笑了笑,楊鶴接道:“龍川兄,我以為皇上批準劉一璟辭官只是一種試探,但是這次試探會引發(fā)朝中各派系異動,然后這些派系必會遭到東林黨全力反擊,等東林黨解決那些派系的時候,就是皇上動手之時。”
張鳳奇聞言默默點了點頭。
楊鶴接道:“如果我沒料錯的話,劉御史接到這個消息,很快就會回京,我估計這兩天他就該來撫寧縣了。朝堂里的事情咱們管不了,也沒必要去管,但是劉大人這邊,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給他提個醒,讓他盡量別參合進去,咱們朝里沒人,有劉御史在,有助于咱們了解朝廷的動向?!?p> 張鳳奇點點頭:“我知道該怎么做?!?p> 便在這時,張鳳梧帶著幾名下人捧著一大摞書走了進來。
楊鶴見了不由吃了一驚:“這么多?”
張鳳梧笑道:“這只是太祖實錄。”
張鳳奇見了笑道:“你拿的是二修本還是三修本?”
張鳳梧笑道:“三修本。”
楊鶴聞言奇道:“什么叫二修本和三修本?”
張鳳奇笑道:“太祖實錄共編修三次,初修為建文帝之時,二修為永樂初年,二修完本之時,便即焚毀初修本,至永樂九年,開始第三次編修太祖實錄,此即三修本?!?p> 楊鶴點點頭,拿起最上面一本翻閱起來。
看了幾眼,楊鶴便覺腦袋有點大。古時翻書習(xí)慣乃是從右往左翻,書寫習(xí)慣是自上而下書寫。這些問題都不大,關(guān)鍵是文中沒有標點符號。
本身繁體字楊鶴看著就困難,還要自己斷句,其難度可想而知。只第一段,楊鶴就費了好大的勁才看明白。
而第一段卻是最簡單的:大明太祖圣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tǒng)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字國瑞濠之鐘離東鄉(xiāng)人也。
慢慢念了一遍,楊鶴看向張鳳梧道:“我念的可對?”
張鳳梧笑著點頭:“一點沒錯?!?p> “這個濠之鐘離東鄉(xiāng)是什么意思?!睏铤Q問道。
“濠指濠州,鐘離指的是鐘離縣,東鄉(xiāng)指的是東面的方向,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太祖是濠州鐘離縣以東人氏。”張鳳梧笑道。
楊鶴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p> “喂,我說你倆不會是現(xiàn)在準備讀書吧?”張鳳奇笑道。
楊鶴合上書笑道:“我?guī)Щ厝プx?!?p> 張鳳奇擺擺手笑道:“得了,你今晚就住在這里吧,正好棲之也在,你有什么不懂的盡管問他?!?p> 楊鶴想了想,點頭笑道:“那行,我今晚就住在你這里,這幾天都住在這里。”
張鳳奇笑道:“只管住,住多久都沒關(guān)系?!?p> 說著站起身來:“我明日還有公務(wù),就不陪你了?!?p> 楊鶴起身笑道:“龍川兄慢走?!?p> 張鳳奇擺擺手,轉(zhuǎn)身離去。
帶張鳳奇離去,楊鶴重新打開書,慢慢讀了起來。
一旁張鳳梧凝神傾聽,聽到楊鶴讀錯了,便即指點。
太祖實錄第一卷主要講的是朱元璋的家世和起兵的經(jīng)過。對于楊鶴來說,這些內(nèi)容并無用處。不過,楊鶴仍然認真誦讀,一是為了識字,二是學(xué)習(xí)斷句。
太祖實錄三修本共二百五十七卷,詳細地記錄了從元朝至正十三年到洪武三十一年,前后四十八年間發(fā)生的大事,另外還有一些人物傳記和大明的典章制度。
二百五十七卷,聽著挺嚇人,其實一卷也就幾千字。
隨著楊鶴漸漸熟悉古人的閱讀習(xí)慣,漸漸學(xué)會斷句,楊鶴閱讀的速度越來越快。
實際上當楊鶴熟悉了古人的閱讀習(xí)慣,學(xué)會了斷句以后,制約楊鶴閱讀的還是那些繁體字。
不過楊鶴畢竟有后世簡化字的底子,當張鳳梧指點了那些字怎么讀,解釋了那些字的意思以后,楊鶴很快就能學(xué)會那些繁體字。
眼見楊鶴讀得越來越快,張鳳梧則是越來越佩服,不住口的贊嘆楊鶴讀書乃是天才。
聽張鳳梧稱贊,楊鶴只是笑笑不語。
楊鶴讀太祖實錄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了解朱元璋當政那些年發(fā)生的事,再一個是想了解明朝的制度,與此無關(guān)的,楊鶴只是簡單了解一下便一帶而過。
比如說前面十余卷講述的都是朱元璋及其部下征戰(zhàn)的過程,對這些內(nèi)容楊鶴都是一帶而過,包括李善長、劉基、徐達、常遇春等名臣名將,楊鶴都只是草草了解一下。
只有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
這樣讀書自然很快,不到三個時辰,楊鶴便看了二十多卷。
直到看到二十五卷時,看到朱元璋制定典章制度,楊鶴才放慢閱讀速度。
耳聽外面更夫敲擊梆子聲一慢三快,張鳳梧笑了笑道:“應(yīng)時,已經(jīng)是四更了,今天就讀到這里吧?!?p> (注:古時夜間共分五更,一更天是十九點到二十一點,更夫敲擊梆子或者鑼的節(jié)奏為一慢一快,連打三次。
二更天是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更夫敲擊的節(jié)奏為一下又一下,連打三次。
三更天是二十三點到一點,更夫敲擊的節(jié)奏是一慢兩快,連打三次。
四更天是一點到三點,更夫敲擊的節(jié)奏是一慢三快,連打三次。
五更天是三點到五點,更夫敲擊的節(jié)奏是一慢四快,連打三次。
五更對應(yīng)的時辰是,一更天是戌時,二更天是亥時,三更天是子時,四更天是丑時,五更天是寅時。)
楊鶴聞言吃了一驚:“這么快,已經(jīng)四更了么,棲之兄快回去休息吧。”
張鳳梧苦笑道:“不是我回去休息,是你該休息了?!?p> 楊鶴點點頭,慢慢把書合上放在桌上。
勞逸結(jié)合的道理楊鶴還是懂得,休息不好,次日便無法集中精神學(xué)習(xí),何況張鳳梧回去休息了,他也無法繼續(xù)看書,畢竟很多字不認識,需要張鳳梧指點。另外,今天學(xué)了不少東西,也需要消化一下。
讓下人打著燈籠把張鳳梧送到后宅,楊鶴自己來到后堂張鳳奇平時休息的房間。
躺在暖炕上,楊鶴卻是久久不能入睡,滿腦子都在想朱元璋。
毫無疑問,朱元璋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叫花子出身,還當過和尚,真正的窮苦人出身,參加了義軍以后,很快在義軍中嶄露頭角,并且很快便獨當一面。然后帶領(lǐng)著部下,東征西討,逐漸打下一片基業(yè)。
說朱元璋是軍事家,應(yīng)該是沒人敢質(zhì)疑的。
但是朱元璋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設(shè)置的行政機構(gòu)。
實錄第二十五卷和二十六卷詳細地記錄了朱元璋稱王后設(shè)置的行政機構(gòu)。
地方官府機構(gòu)暫且不說,中央機構(gòu)主要分三部分,中書省,都督府和御史臺。
在成立御史臺時,朱元璋曾對擔(dān)任御史的大臣們說:國家新立,惟三大府總天下之政,中書政之本,都督府掌軍旅,御史臺糾察百官。朝廷紀綱,盡系于此。而臺察之任,實為清要,卿等當思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蓋己不正,則不能正人,是故治人者必先自治,則人有所瞻仰,毋徒擁虛偽而漫不可否,毋萎靡因循以縱奸長惡,毋假公濟私以傷人害物。詩云,剛亦不吐,柔亦下茹,此大臣之體也,卿等勉之。
從這番話可以看出中書省相當于后世的國務(wù)院,都督府相當于后世的軍委,御史臺相當于后世的監(jiān)察機構(gòu),說明朱元璋很清楚國家應(yīng)該如何管理,各部門應(yīng)該干什么。
同時也說明朱元璋清楚地認識到監(jiān)察機構(gòu)的重要性,對監(jiān)察的官員的素質(zhì)要求極高。
作為一名封建帝王,朱元璋能意識到這一點,并且能做到這一點,說他是政治家一點也不為過。
輕輕嘆了口氣,為什么一個好好的監(jiān)察機構(gòu),最后竟然成了黨爭的工具了呢?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像太祖實錄這樣的書張鳳梧都能收集到,皇宮里面自然也會有,明朝末年這幾任皇帝難道不知道看看么?
如果看了,他們怎能容忍監(jiān)察機構(gòu)成為黨爭的工具?難道真的是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么?
嘆了口氣,楊鶴慢慢合上眼睛。